首页  >  政务信息  >  人才建设

北京市粮食行业优秀人才宣传第二届北京大工匠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张丹

日期:2021-08-04     作者: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字号:        

工匠档案:张丹,1986年8月出生,现任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检测二室检验员,工程师。

匠人匠语:她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严谨规范操作,测准每份粮油样品数据,为首都市民看牢粮油安全“入口”。

主要事迹:张丹所在单位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是我市粮油食品检验的权威机构,把守着首都粮油质量安全大门,张丹做为其中的一员,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拼搏在从行业“小白”到一名粮检骨干的道路上。

一、接稳粮油食品安全的“接力棒”

张丹是粮油食品检验所检测二室检验员,平日里,大家看到是一位踏实稳重、性格随和的姑娘;可一进到实验室,穿上白大褂,拿上试剂和仪器,她的双眼中就闪烁光芒,身上充满无穷干劲。

2012年,张丹进入粮检所。刚来的她,就是一位行业“素人”,大学中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差别很大,很多操作都不够规范。为测准油脂各项指标,她从基本实验和基本操作重头练起,练就了“一滴准”的绝活。滴定虽然是最基本检测试验操作,但要精熟准确要下一番苦功夫。

我们日常食用植物油储存久了或者日光照射时间长了就会氧化,分解成醛、酮、酸等物质,造成食用油变质,口感下降。通过检测过氧化值就能判断植物油脂的氧化程度,这个试验原理简单,但操作难度很大,需要通过滴定管逐滴滴定至永久变色为止,才能准确测出过氧化值。但在接近滴定变色点时,样品会提前变成紫色,稍后慢慢褪色,淡淡紫色在光下产生错觉,新手要对照比色卡才能识别是否永久变色。把握不准,就会滴过变色点或滴不到位。此外,滴定速度过快、过慢,都会造成变色过快、过慢,过浓,给识别造成困难。更为困难的是,每批样品检测都需要重新配置滴定标准溶液,每批滴定液合适滴定速度都不一样。张丹为准确把握滴定速度,磨练出一眼识别变色点的本领,经常一站就是半天,晚上回家双腿肿胀;眼睛盯住试剂瓶一盯就是半天,干涩的眨眼都痛。经过2个月1000余次滴定试验,张丹练就了控制滴定速度的“金手指”和准确识别试验的“火眼金睛”,取得了粮油食品检验岗位资格。

二、扛稳粮油食品安全的重担

作为检测员,日常工作中,张丹经常要出具签上自己名字的原始报告。而这样的报告,每签一次就意味着一份责任。她说,直到现在每项检测试验都很熟练,但是最后签报告的时候,仍然紧张,需要反复核对才敢下笔,但那一瞬间,就特别有成就感。

为摸清全国粮食家底,查实库存粮食数量和质量,国务院于2019年开展每十年一次的全国粮食大清查。粮检所接到我市大清查的检测任务后,张丹和同事们白天到北京市各粮库,钻粮仓、爬粮堆,扦样采集样品;晚上回到实验室,加班加点进行检测。从4月至7月,每周有4个工作日都在加班,最紧张的两周,住在宿舍没回家,夜晚定好闹钟,及时上样检测。在圆满完成本市“大清查”检测任务基础上,还承接大清查中其他省份1061份样品复检任务,检测结果准确及时,获得有关部门肯定。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为保障全市粮油供应,我市紧急增储10万吨成品粮,投放5万余吨原粮保障粮油和饲料加工企业正常开工。这些粮食都需要开展检测才能出入库。张丹和她的同事们在春节假期中就提前上岗,冒着疫情风险,到全市各粮库扦样,承担了平时三倍的工作量,保障了粮油正常流通,实现了粮油市场保供稳价的目标。

三、传递守护粮食食品安全的“接力棒”

作为单位的中流砥柱,现在,张丹也开始带新人了。她像当年老同志一样,手把手教新入职的同事基本操作、检测设备原理,各种试剂药剂管理和使用,确保安全和准确。除了教授这些知识技能外,她更以身作则,传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粮检精神,带头趴在桌上挑粮食,一天下来肩颈背痛,直不起来腰,还要一粒一粒亲自把关新人挑选合格样品的结果;对于自己最拿手的“一滴准”绝技,她也毫不保留,传授各位新同志。她说:“我工作时间比同事长,吃的苦也更多,但这些苦没有白吃,转化成技能,这些技能不是我自己,是单位培养结果;组织给我‵北京大工匠′的荣誉,我要将这些技能传承下去,更要赓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粮检精神,当好首都人民粮油食品安全的守护人”。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