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月第三周稻米市场行情分析报告
一、价格及市场行情
目前,距离春节还有三周左右,东北地区各级储备轮换已经进入尾声,加工企业采购相对平稳,节前备货拉动有限,需求总体比较稳定。收购进度方面,东北各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吉林省收购进度总体快于上年,截至2024年1月7日,吉林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稻谷361万吨,同比增加59万吨;黑龙江粳稻收购进度持续同比偏慢,农户手中余粮普遍在4-5成,同比增加1-2成,一方面是相较去年持粮主体惜售情绪较为浓厚,另一方面是市场收购价总体持续高于托市价运行,黑龙江仅佳木斯启动托市,以保底作用为主。截止到1月23日,黑龙江佳木斯地区三等圆粒粳稻收购价2720元/吨,吉林长春地区三等粳稻收购价3180元/吨,辽宁盘锦地区三等粳稻收购价3200元/吨,均较上周持平。
近期,北京及周边稻米加工企业近期主要以使用东北地区新稻为主,价格总体保持稳定。北京周边的唐山曹妃甸稻米加工园区企业反馈,目前企业加工使用的稻谷以黑龙江庆安、铁力、宝泉岭等地为主,汽运到曹妃甸费用平均在200元/吨,出米率在69%左右,整体质量较好,到厂价为2980-3000元/吨。
近期,亚洲主要大米出口国大米出口价格普遍上涨,主要是印尼和非洲市场保持了强劲的需求,据悉印尼2023年全年大米进口量预计达到310万吨,而前些年维持在80万吨左右,非洲则是受到印度出口限制政策影响转向泰国等传统大米出口国采购。截止到1月23日,泰国大米(5%破碎率,下同)FOB出口价668美元/吨,较上周上涨22美元/吨;越南大米FOB出口价655美元/吨,较上周持平;印度大米FOB出口价560美元/吨,较上周上涨10美元/吨;巴基斯坦大米FOB出口价625美元/吨,较上周上涨30美元/吨。
二、近期交易情况
国储方面:2023年国庆节后,国家未发布政策性稻谷交易公告,已暂停交易,为新稻让路。
市储方面:2024年1月18日,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举办了“2024年北京市储备粮油第一次竞价交易会”。本次竞价交易会采用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网上公开竞价交易方式,竞价销售稻谷1.55万吨(2021年产,存储地:北京市),销售底价为2800元/吨,实际全部成交。
粮油竞价销售结果
单位:万吨、元/吨
品种名称 |
计划销售量 |
中标总量 |
中标率 |
竞卖底价 |
最高价 |
最低价 |
平均价 |
稻谷 |
1.55 |
1.55 |
100% |
2800 |
2950 |
2880 |
2919 |
三、2023年我国大米进口同比下降57.5%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大米累计进口量263万吨,累计进口量同比下降57.5%,其中,12月我国大米进口总量为23万吨,较上月增加10万吨;2023年,我国大米累计出口量为160万吨,累计出口量同比下降26.9%,其中,12月我国大米出口总量为19万吨,较上月增加2万吨。
受印度大米出口限制政策影响,2023年我国大米进口主要来源国较上年出现调整,越南成为第一大来源国,印度降至第四位。
2023年中国大米进口主要来源国情况
单位:万吨
排序 |
国家 |
进口量 |
占比 |
1 |
越南 |
93.5 |
35.5% |
2 |
缅甸 |
54.1 |
20.5% |
3 |
泰国 |
49.7 |
18.9% |
4 |
印度 |
24.2 |
9.2% |
5 |
柬埔寨 |
20.9 |
8.0% |
6 |
巴基斯坦 |
18.1 |
6.9% |
我国大米进口量减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国际大米价格持续攀升,和国内部分地区形成倒挂且倒挂幅度不断扩大,进口利润大幅下降,贸易商采购积极性明显降低;二是印度大米出口全面收紧,我国从进度进口的碎米数量从2022年的202万吨直线下降至不足10万吨;三是2023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贬值1181基点,贬值超1.69%,连续两年下跌。
四、印尼2023年大米进口量猛增
据媒体报道,印尼中央统计局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印尼大米进口量达到306万吨,较2022年增长613.61%。此前几年,印尼大米的进口量都在50万吨以内。2022年该国大米进口量42.921万吨,2021年40.774万吨、2020年35.629万吨、2019年44.451万吨。从来源国看,2023年印尼从泰国进口的大米最多,为138万吨,占45.12%,其次是越南114万吨,巴基斯坦30.9万吨,缅甸14.1万吨,其他8.3万吨。另据报道,2024年印尼大米预估进口量仍达到300万吨。
五、后期预测
目前已临近春节,国内稻米购销总体稳定,预计价格将保持平稳。但黑龙江农户、农村经纪人等持粮主体手中余粮较常年偏多,惜售心理又较强,部分已计划在春节后销售,届时可能出现新稻批量、集中上市情况,价格存在走低可能。
(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程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