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主要价格行情
国内主要产区、港口收购价格
单位:元/吨
产区名称 |
12月2日 |
12月9日 |
涨/跌幅 |
沈阳地区 |
2160 |
2080 |
-3.70% |
长春地区 |
2110 |
2070 |
-1.90% |
石家庄地区 |
2000 |
1950 |
-2.50% |
青岛地区 |
2310 |
2260 |
-2.16% |
东北、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
单位:元/吨
企业名称 |
12月2日 |
12月9日 |
涨/跌幅 |
公主岭黄龙 |
1960 |
1930 |
-1.53% |
山东西王淀粉 (挂牌) |
2270 |
2250 |
-0.88% |
本周,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弱势下行。国内主产区强降雪影响减弱,而气温同比偏高,导致新玉米霉变率和毒素升高,基层种植户积极售粮,市场流通玉米量增加,而饲料和深加工企业尚未大规模开展备库,消化能力有限,阶段性市场承接不力,现货价格继续下行。
截止到12月9日,全国玉米平均价为2155元/吨,较12月2日的2192元/吨,下降37元/吨,跌幅为1.69%。据了解,近期北京周边地区饲料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在2130—2210元/吨之间(主要以河北承德,丰宁,霸州;内蒙古赤峰,宁城为主)。玉米质量标准:水分≤14%,杂质≤1%,不完善粒≤6.5%,霉变率≤2%,容重≥685g/l,黄曲霉B1毒素≤20ppb,玉米赤霉烯酮≤200ppb,呕吐毒素≤1000ppb。
二、市场行情
(1)产区情况
本周,东北玉米市场价格继续下跌。12月份和1月份是春节前传统的售粮高峰,叠加气温同比偏高,部分地趴粮不宜存储,市场主体预计集中售粮压力下价格仍有走低空间,玉米期现货价格联动下跌。首先从心态看,当前市场已经极度低迷,企业存粮积极性很低,农民卖粮高峰过后心态将会扭转,购销心态转变将带来后市行情的转变;其次从供给看,春节前农民售粮进度过半,春节后可售粮源将有所减少,供应压力减轻叠加收购心态转变将扭转行情;再次从需求看,饲料企业反映当前玉米在饲用领域最具有性价比。四是东北部分中储粮库点持续收购玉米,超过市场价格收购,提振当前市场信心。
本周,华北玉米市场价格有所下降。受东北玉米价格走低,期货价格下跌等因素带动,华北玉米存粮主体积极出货,企业到货量增加,价格连续下调。但从幅度看,预计价格难以突破9月份低点,后期华北玉米价格预计将维持震荡走势。当前市场多元主体大多保持随采随用的购销策略,渠道和企业存粮积极性普遍不高,多以随收随走随采随用为主,造成短期市场价格仍然承压。
需求情况
本周,国内生猪价格下跌。截止最新,全国生猪均价16.3元/公斤,较上期下跌0.3元/公斤,跌幅1.6%。本期生猪价格下跌,主要是由于一是春节时期较往年偏早,养殖端出栏计划节奏加快,市场供应偏宽松。二是气温条件水平仍不具备开展腌 腊活动,猪肉消费动能不足,市场对后市看涨信心较弱。本期国内生猪养殖仍处于盈利阶段。
深加工方面,近期国内淀粉、酒精价格下跌。其中华北淀粉价格在2760-2870元/吨,部分地区较上期下跌40-100元/吨;东北淀粉价格2740-2780元/吨,个别地区环比小幅下跌10元/吨;华北玉米酒精价格5150-5300元/吨,部分地区较上期下跌50-100元/吨;东北玉米酒精价格4850-5000元/吨, 较上期下跌150-200元/吨。
东北、华北深加工企业均弱势运行。东北及华北产区新玉米质量一般,毒素不稳定,贸易粮外发不畅,贸易商收购积极性不佳,市场购销活跃度下降,深加工企业到货量维持高位,库存水平继续回升,部分深加工企业收购价连续走弱。华北天气晴好,利于新玉米脱粒晾晒,基层售粮情绪升温,持粮主体囤粮惜售情绪不高,市场流通玉米量快速增加,中储粮及饲企对采购玉米品质要求严格,深加工企业厂门到货量维持高位,多数深加工企业压价收购策略。
港口方面
截至最新,北方港口四港玉米库存共计约446万吨。东北产地温度回升后存储难度大,种植户延续集中卖粮,北方港口集港粮持续到货,库存粮较多,叠加粮源毒素问题,贸易商出货压力偏大,收购价格不断下调。截至12月6日,广东港口玉米库存93万吨。港口内贸玉米到货船期集中,饲企库存量提升,受北方港口价格下跌及库存充裕影响,贸易商报价心态趋弱。
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主产区强降雪影响减弱,而气温同比偏高,导致新玉米霉变率和毒素升高,基层种植户积极售粮,市场流通玉米量快速增加,而饲料和深加工企业尚未大规模开展备库,消化能力有限,预计短期内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将呈现弱势运行。
(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叶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