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  >  粮油信息  >  行情分析

2024年稻米市场行情分析及后期预测

日期:2025-01-13     作者:​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字号:        

2024年,国内稻米市场价格总体呈现震荡下跌;新季粳稻、中晚稻价格总体低于去年水平,豫、皖、苏、黑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新季早籼稻走出独立行情,收购期价格相对坚挺,未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际大米市场供应改善,印度放宽大米出口限制政策,米价高位回落;1-11月我国大米进出口量双降;最低收购价稻谷仅成交19万吨。

一、2024年稻米市场行情回顾

1.国内主产区粳稻市场:价格总体震荡下跌,2024年新稻低于同期

单位:元/吨

年初

3月末

6月末

9月末

12月末

较年中

较年初

黑龙江佳木斯

2720

2700

2740

2760

2635

-3.83%

-3.13%

吉林长春

3180

3240

3200

3100

2920

-8.75%

-8.18%

江苏南京

2900

2925

2930

2935

2860

-2.39%

-1.38%

2024年,国内粳稻价格总体震荡下跌,低于年初水平。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黑龙江佳木斯地区三等圆粒粳稻收购价为2635元/吨,较6月末下跌105元/吨,较年初下跌85元/吨;吉林长春地区三等粳稻收购价为2920元/吨,较6月末下跌280元/吨,较年初下跌260元/吨;江苏南京地区三等粳稻收购价为2860元/吨,较6月末下跌70元/吨,较年初下跌40元/吨。

2024年,主产区粳稻购销与常年略有不同。年初主产区价格普遍高于托市价运行,仅有黑龙江佳木斯一地启动托市,启动时间也较常年延后,导致黑龙江地区收购进度延后,国家为保障农户利益,将黑龙江托市政策延长至2025年3月31日结束,比常年多一个月,市场有托市价格兜底,波动有限。托市结束后,中储粮及各级储备粳稻持续轮出,市场供应较为充足,最低收购价稻谷仅在8-9月份销售了不足两个月,但正值高温暑热天气,稻米消费处于淡季,终端需求持续疲软,加工企业以销定产以产订购,原粮采购比较谨慎,因此也没有出现供需紧张情况。江苏终端需求比较平稳,但因2023年产粳稻出糙率、整精米率和一等品比例略有下降,因此优质优价情况明显。第四季度主产区新季粳稻开始批量上市,东北粳稻产区上半年降雨偏多、低温寡照,新稻积温不足,虽然夏季气象条件尚可,得到部分补偿,但东北局部地区质量仍略逊于去年,加上大米需求总体不旺等因素,开秤价低于上年水平。黑龙江省于11月6日启动2024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明显早于2023年的12月8日,覆盖范围扩大至全省。托市启动后黑龙江粳稻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但依照不同品种出现分化,圆粒新粳稻在最低收购价政策和各级储备轮换的支持下稳定坚挺,长粒新粳稻则低开低走,一方面,此前长粒和糯稻种植效益较好,导致2024年种植面积增加、供应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大米需求不旺,价格偏弱运行,限制了长粒稻的需求。南方粳稻主产省份江苏、安徽也分别于10月24日、11月9日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普通圆粒粳稻价格逐步走稳。

2.国内主产区籼稻市场:品种间价格走势分化,早稻走出一波独立行情

单位:元/吨

年初

3月末

6月末

9月末

12月末

较年中

较年初

早籼稻全国均价

2732

2718

2724

2850

2708

-0.59%

-0.88%

中晚籼稻全国均价

2822

2844

2818

2760

2676

-5.04%

-5.17%

2024年,国内主产区籼稻价格略显分化,早籼稻价格相对坚挺,中晚籼稻价格高位回落,二者形成倒挂。截止到12月31日,早籼稻全国均价为2708元/吨,较6月末下跌16元/吨,较年初下跌24元/吨;中晚籼稻全国平均价为2676元/吨,较6月末下跌142元/吨,较年初下跌146元/吨。

2024年,早籼稻走出一波相对独立的行情,其走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半年,早籼稻整体处于陈粮销售期,受其用途限制,需求比较稳定,价格较为平稳;第二个阶段是第三季度新季早籼稻上市,虽然播种面积增幅0.5%,但受强降雨、“雨洗禾花”等自然灾害影响,局部单产和质量下降,总产减至2817.4万吨,减幅0.6%,开秤后受储备采购和工业补库需求拉动,加之持粮主体惜售心理较强,价格高开高走,整体高于托市价,托市收购未启动且已连续4年未启动,此外今年圆粒早籼稻播种比例增,受米粉等食品加工行业欢迎,支撑其价格上涨;第三个阶段是第四季度,储备收购完成后,早籼稻购销逐步回归基本面,价格高位回落并逐步趋稳。

2024年,中晚籼稻呈现了比较明显的高位回落态势。上半年,南方地区中晚籼稻特别是优质中晚籼稻出现阶段性偏紧行情,中晚籼稻收购旺季1月底结束,托市预案未启动,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超2700万吨,略高于2022、2023年,之后价格维持在2800元/吨以上运行;第三季度,中晚籼稻仍处于消费淡季,新季早稻上市补充了部分市场需求,中晚籼稻价格稳中偏弱运行;第四季度,新季中晚籼稻开始逐步上市,受持续高温、台风等天气影响,早熟中籼稻质量总体略逊于上年,因此开秤价呈现低开局面,河南、江苏、安徽三个中晚籼稻的主产省份先后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有力支撑价格逐步走稳,后期上市的中晚籼稻受不利天气影响较小,品质表现良好,这部分中晚籼稻价格偏强运行。

3.国内主产区粳米市场:终端消费整体清淡,米厂理论利润下降

单位:元/吨

年初

3月末

6月末

9月末

12月末

较年中

较年初

黑龙江佳木斯

3700

3700

3700

3705

3640

-1.62%

-1.62%

吉林长春

4240

4400

4400

4380

4360

-0.91%

2.83%

江苏南京

3940

3960

3980

3980

3810

-4.27%

-3.30%

2024年,国内主产区粳米价格在第四季度新米上市后出回落,局地略有波动。截止到12月31日,黑龙江佳木斯地区粳米出厂价为3640元/吨,较6月末下跌60元/吨,较年初下跌60元/吨;吉林长春地区粳米出厂价为4360元/吨,较6月末下跌40元/吨,较年初上涨120元/吨;江苏南京地区粳米出厂价为3810元/吨,较6月末下跌170元/吨,较年初下跌130元/吨。

第一季度,正值春节假期,连休8天略长于常年,部分地区企业和终端备货略有增加,价格受到支撑,但因正值新稻上市季供应充足,总体也延续了近些年“旺季不旺”的特征;第二季度,随着高温暑热天气的来临,市场进入阶段性消费淡季,终端消费需求疲软,加工企业以销定产、以产订购,但部分地区优质优价明显,长粒米、香米等价格坚挺;第三季度,国内处于高温暑热的稻米消费传统淡季,大中院校放暑假导致集团消费减少,加工企业普遍以销定产、以产订购,按前期合同维持生产,季度后期,虽然在学校开学以及国庆、中秋双节的拉动下,销量略有提振,但市场反馈整体不及去年同期,部分存有长粒优质品种的贸易商降价清库,长粒品种价格下调幅度更为明显;第四季度,新粳稻放量上市总体供应充足但局部地区质量略降,大米在原粮价格偏弱的影响下也缺乏利好支撑。

此外,受国内小麦、玉米价格持续低于去年的影响,大米加工副产品油糠、碎米等价格受到打压,和需求不旺、米价偏弱等因素共同加剧了大米加工利润的走低。据中华粮网测算,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黑龙江建三江地区稻米加工企业油糠价格较年初下降了19.13%,碎米价格较年初下降了4.35%,大米理论加工利润较年初下降了128元/吨。

4.国际大米市场:国际米价高位回落,整体下跌幅度达20%

单位:美元/吨

年初

3月末

6月末

9月末

12月末

较年中

较年初

泰国5%破碎FOB

659

601

603

570

523

-13.27%

-20.64%

越南5%破碎FOB

655

584

569

567

510

-10.37%

-22.14%

印度5%破碎FOB

550

585

585

585

451

-22.91%

-18.00%

巴基斯坦5%破碎FOB

595

607

585

531

456

-22.05%

-23.36%

2024年,亚洲主要大米出口国大米出口价高位回落。截止到12月31日,泰国5%破碎FOB价为570美元/吨,较6月末下跌80美元/吨,较年初下跌136美元/吨;越南5%破碎FOB价为510美元/吨,较6月末下跌59美元/吨,较年初下跌145美元/吨;印度5%破碎FOB价为451元/吨,较6月末下跌134美元/吨,较年初下跌99美元/吨;巴基斯坦5%破碎FOB价为456美元/吨,较6月末下跌129美元/吨,较年初下跌139美元/吨。

2024年,国际大米价格走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三季度,除印度外的亚洲主要大米出口国大米出口价震荡略降,但总体仍处近些年高位,主要是2024年夏季厄尔尼诺减弱,稻米种植气象条件改善,亚洲主要大米出口国供应能力增强,国际大米产量预期向好;第二阶段是第四季度,亚洲主要大米出口国大米出口价大幅跳水,年底时印度5%破碎FOB价较第三季度末下跌22.91%,巴基斯坦、越南、泰国5%破碎FOB价较第三季度末分别下跌14.12%、10.05%、8.25%。这主要是因为印度在9月中旬宣布放宽大米出口限制,包括取消巴斯马蒂大米950美元/吨的最低出口价格、蒸谷米出口关税税率从20%下调至10%、允许非巴斯马蒂大米出口但底价为490美元/吨,10月份时进一步取消了蒸谷米10%的出口关税和非巴斯马蒂大米的出口底价。导致印度大米出口“解禁”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产量持续增加,近三年印度大米持续丰产,大米产量累计增加12%;二是库存压力较大,截至2024年12月1日印度国有大米(包括稻谷)储备库存达到创纪录的4410万吨,远超政府760万吨的目标水平。印度放宽大米出口后,泰国、越南和巴基斯坦等国为保市场,降价竞争,最终导致全球米价跌20%。

从后期看,目前国际米价虽然下行但远高于2022年9月印度发布一系列大米出口禁令时的价格。印度对大米的出口限制仅剩“禁止碎米出口”一项,而年底时已有媒体报道印度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解禁事宜,预计在2025年实施的可能性较大,这无疑将继续加剧主要大米出口国间价格竞争,促进国际米价进一步回落。

5.我国大米进出口情况:1-11月我国大米进出口同比双降,有反弹趋势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我国进口大米数量下降、均价上涨。1-11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128万吨,同比减少113万吨,减幅46.8%,进口均价4042元/吨,同比上涨8.7%;其中,11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7万吨,环比增加5万吨,增幅41.6%,同比增加35.2%,进口均价3980元/吨,同比回落8.4%。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我国出口大米数量下降、均价上涨。1-11月,我国累计出口大米106万吨,同比减少35万吨,减幅24.8%;出口均价4080元/吨,同比上涨4.7%;其中,11月份我国出口大米11万吨,环比减少4万吨,减幅26.7%,同比减少6万吨,减幅35.3%,出口均价4160元/吨,同比下降7.8%。

2024年1-9月期间,我国大米进口始终保持低迷状态,一方面是国际大米价格虽震荡略跌但整体仍处于多年高位,和国内品质近似的籼米价格仍呈现倒挂,贸易商采购积极性较低;另一方面是印度大米出口限制导致低价碎米仍无法进口。但这一状态随着9月底印度大米出口解禁已开始扭转,全球大米供应量增加导致价格回落,10月、11月我国大米进口量已连续两个月环比增加,11月大米进口量已高于去年同期,达到近7个月最高水平。部分地区、部分品种的进口价格已从倒挂开始恢复,12月底广东晚籼米批发价4380元/吨,泰国大米到港完税成本4330元/吨,国内外价差50元/吨,广东早籼米批发价4020元/吨,越南大米到港完税理论成本4177元/吨,价差-157元/吨。虽然预计12月份我国大米进口量或有所提升,但幅度不会太大,因此2024年我国大米进口同比大幅度减少已成定局。

后期看,随着进口大米价格优势逐步恢复,预计后期我国大米进口将呈现逐步增加态势。但受限于目前仍不算太低的进口价格和国内相对宽松的供需形势以及配额制度,预计2025年我国大米进口总量不会达到创纪录水平。

6.国家政策性稻谷销售情况:最低收购价稻谷投放延后,成交量显著下降

2024年,国家共举办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交易会8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19场次;累计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481.06万吨,比去年减少1685.34万吨,减幅为77.79%;实际成交19.11万吨,比去年减少321.74万吨,减幅为94.40%;总成交率为3.97%;成交均价2612.25元/吨。其中,中晚籼稻计划投放240.68万吨,实际成交3.10万吨,成交率1.29%,成交均价2600.84元/吨,较去年上涨7.84元/吨;粳稻计划投放204.38万吨,实际成交16.01万吨,成交率6.66%,成交均价2614.88元/吨,较去年下跌了23.12元/吨。总体看,用粮单位参拍积极性始终不高,成交数量显著下降。

2024年,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交易会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启动时间后延,国家于8月6日重启了暂停十个月有余的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与上年相比晚了4个多月;二是投放品种减少,没有销售早籼稻;三是单次投放量缩减,由上年的90万吨缩减至60万吨;四是整体覆盖时间短,到9月底就结束了投放,仅销售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

2024年,国家未启动定向饲用稻谷销售。回顾近三年,2023年国家于8月3日启动定向饲用稻谷销售,实际成交1478万吨,2022年国家于3月10日启动定向饲用稻谷销售,实际成交2905万吨。饲用稻谷因其使用的特殊性,与玉米、小麦价格走势和市场供求关系有较强的联系。2024年全年各月,国内小麦、玉米价格均低于2023年、2022年同期,粮价可谓整体低迷,饲用稻谷入市会直接对小麦、玉米形成直接影响;国内小麦、玉米供应处于正常状态,1-11月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都出现了下降。

二、2025年稻米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1.2024年我国稻谷面积、单产、总产“三增”,供需总体宽松

国家统计公布,2024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29006.9千公顷(4.35亿亩),比上年增加57.8千公顷(86.8万亩),增长0.2%,在连续三年下降后,实现恢复性增长;稻谷单产7154.7公斤/公顷(477.0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7.9公斤/公顷(1.2公斤/亩),增长0.3%;稻谷产量20753.5万吨(4150.7亿斤),比上年增加93.2万吨(18.6亿斤),增长0.5%。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月份预计,考虑国内居民生活水平和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居民主食消费更加多样化,人均传统主食消费呈下降趋势,结合人口下降和老龄化加剧因素,高强度劳动人口数量下降,稻谷食用消费量预计继续下降。2024/25年度国内稻谷食用消费量为15650万吨,同比下降150万吨,降幅0.9%。饲料粮供应充足,国家稻谷去库存节奏放缓,稻谷饲用消费量预计明显回落。2024/25年度国内饲用、种用和工业用稻谷消费3821万吨,同比下降500万吨,降幅11.6%;国内稻谷总消费量为19471万吨,同比下降650万吨,降幅3.2%。当前全球大米产情预期良好,印度已逐步放松大米出口限制政策,国际大米价格回落。2024/25年度进口稻谷(将大米进口量以70%折率换算)260万吨,同比增加50万吨;出口稻谷(将大米出口量以70%折率换算)250万吨,同比增加57万吨。国内稻谷市场供求较宽松,2024/25年度全国稻谷结余1293万吨,比上年度增加735万吨。

我国稻谷产量已连续14年超过2亿吨,且作为口粮品种有托市等全方面政策保障,库存整体充裕,而近年年度总消费又呈现下降趋势,因此预计2025年国内稻米市场仍将维持供大于求格局,供需环境仍较宽松。

2.政策保障依然强劲,若干新举措或将落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作为我国主要口粮品种,过去的2024年国家对稻谷提供了强劲政策保障。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要求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并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 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高油高产品种,并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202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稳中有升,其中早籼稻每50公斤127元,相比2023年上涨了1元,这也是早籼稻连续五年上调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每50公斤129元,粳稻每50公斤131元,均与2023年持平。在政策、气候条件等支持下,2024年稻谷产量在连续三年下降后,实现恢复性增长。

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内容基本延续了去年的框架思路,表现出较强的政策延续性,还提出了若干新举措,利于提高“三农”工作的灵活性和信心。如“粮食产量增长和粮食价格下行”的矛盾以及“粮食产、销区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会议均指明了相应的方向,如“需要不断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粮食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努力促进国内粮食供求平衡”、“提出启动实施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等。可以认为这和中央经济会议中提出的“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通过政策扶持等措施,激发农民种粮热情”和“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稳定粮食生产”是完全一致的。

此外,2024新粮上市后,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在4个主产省份相继启动,依然发挥出了重要的政策托底作用。国家于9月份继续提高了同为口粮的小麦品种2025-2026年托市价格,为未来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走向提供了一定参考。

三、后市预测

第一季度,粳稻以新稻收购为主,黑龙江、江苏、安徽等南北粳稻主产区有托市政策支持,价格预计以稳为主;早籼稻用途固定消耗相对平稳,价格以平稳或平稳偏弱为主;中晚籼稻特别是优质品种价格回暖的可能性较大;国际大米以震荡偏弱运行为主,印度仍然存在放松碎米出口的可能,届时国际米价将进一步走低。

(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程汲)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