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度小麦市场回顾
2024年度,我国小麦丰产质优,在市场供应充足、下游需求疲软以及市场信心表现不足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小麦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全年跌幅达15.7%,年内价格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价差达465元/吨。今年小麦市场政策稳市意图明显,年后价格始终处于下行通道,但仍高于最低收购价,托市政策连续四年未启动。从近10年数据来看,当前小麦价格已回归疫情及俄乌冲突爆发前水平。
近10年我国小麦价格及主要行情
单位:元/吨
| 
			 年份  | 
		
			 年内高点  | 
		
			 年内低点  | 
		
			 全年 平均价  | 
		
			 主要行情  | 
	
| 
			 2015年  | 
		
			 2564  | 
		
			 2267  | 
		
			 2431  | 
		
			 供求宽松、政策支撑力度减弱、市场化程度提高  | 
	
| 
			 2016年  | 
		
			 2566  | 
		
			 2191  | 
		
			 2358  | 
		
			 需求萎缩、六省启动托市收购,价格先抑后扬  | 
	
| 
			 2017年  | 
		
			 2627  | 
		
			 2341  | 
		
			 2519  | 
		
			 流通粮源供应阶段性偏紧,轮换粮源质佳价高  | 
	
| 
			 2018年  | 
		
			 2547  | 
		
			 2340  | 
		
			 2471  | 
		
			 政策面发力,价格运行理智,优质优价  | 
	
| 
			 2019年  | 
		
			 2476  | 
		
			 2271  | 
		
			 2377  | 
		
			 增产、质优的双丰收,全年价格运行区间低  | 
	
| 
			 2020年  | 
		
			 2496  | 
		
			 2295  | 
		
			 2415  | 
		
			 疫情初期需求短期非理性激增、小麦饲用替代  | 
	
| 
			 2021年  | 
		
			 2854  | 
		
			 2471  | 
		
			 2616  | 
		
			 产量、进口量高、饲用消费高、最低收购价停拍久  | 
	
| 
			 2022年  | 
		
			 3299  | 
		
			 2845  | 
		
			 3115  | 
		
			 疫情多点散发、物流成本上涨、俄乌冲突  | 
	
| 
			 2023年  | 
		
			 3215  | 
		
			 2704  | 
		
			 2966  | 
		
			 “烂场雨”导致新麦减产降质,整体供求仍宽松  | 
	
| 
			 2024年  | 
		
			 2863  | 
		
			 2398  | 
		
			 2587  | 
		
			 新麦丰产质优,市场供强需弱,政策稳市意图明显  | 
	
今年小麦价格下跌原因分析:一是供应充足。今年小麦产量增加,质量较好,整体供应充足,加之小麦价格始终处于下行通道,贸易商积极腾仓出售小麦,小麦市场充裕的流通粮源持续抑制小麦价格。二是需求疲软。面粉消费整体疲软,加之养殖业行情低迷抑制副产品需求,制粉企业加工受低迷行情影响,利润持续偏低、开机率偏低,对原粮采购意愿不高。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2024年面粉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约为42%,同比下降约2.7个百分点。三是购销心态理智。今年用粮主体及贸易商采购均较为谨慎,存粮意愿不强,随小麦价格逐步下跌,贸易商在卖跌不卖涨心理驱使下,更是急于抛售套现;企业多以销定产,库存普遍维持较低水平。四是进口量维持高位。我国1-11月小麦进口总量1087万吨,该进口量可以满足我国小麦将近一个月的消费量,我国小麦进口量连续3年超过1000万吨,进口供应量维持高位冲击国内市场,抑制小麦价格。五是玉米价格下跌,饲用消费减少。今年以来,玉米市场整体呈下跌趋势,抑制小麦价格。年内小麦玉米价差基本维持在合理区间,5-7月玉米价格阶段性回暖,小麦玉米价格局地倒挂,后随玉米价格回落,小麦玉米价差回归正常水平,小麦饲用消费明显缩减。

| 
			 
  | 
		
			 2024年初  | 
		
			 9月底  | 
		
			 2025年初  | 
		
			 较9月底  | 
		
			 较去年初  | 
	
| 
			 全国小麦现货价格  | 
		
			 2841  | 
		
			 2443  | 
		
			 2396  | 
		
			 -1.92%  | 
		
			 -15.66%  | 
	
| 
			 小麦价格指数  | 
		
			 118.57  | 
		
			 101.96  | 
		
			 100.00  | 
		
			 -1.92%  | 
		
			 -11.60%  | 
	
(注:价格指数以2020年初的2396元/吨为基期指数)
2024年度产区小麦、面粉、副产品价格对比表
单位:元/吨
| 
			 品种  | 
		
			 产地  | 
		
			 2024年初  | 
		
			 9月底  | 
		
			 2025年初  | 
		
			 较9月底  | 
		
			 较去年初  | 
	
| 
			 普麦  | 
		
			 河北石家庄  | 
		
			 2800  | 
		
			 2420  | 
		
			 2380  | 
		
			 -1.65%  | 
		
			 -15.00%  | 
	
| 
			 山东德州  | 
		
			 2830  | 
		
			 2400  | 
		
			 2400  | 
		
			 0.00%  | 
		
			 -15.19%  | 
	|
| 
			 河南新乡  | 
		
			 2840  | 
		
			 2450  | 
		
			 2420  | 
		
			 -1.22%  | 
		
			 -14.79%  | 
	|
| 
			 优麦  | 
		
			 河北石家庄  | 
		
			 3180  | 
		
			 2700  | 
		
			 2700  | 
		
			 0.00%  | 
		
			 -15.09%  | 
	
| 
			 山东潍坊  | 
		
			 3100  | 
		
			 2590  | 
		
			 2590  | 
		
			 0.00%  | 
		
			 -16.45%  | 
	|
| 
			 河南新乡  | 
		
			 3260  | 
		
			 2620  | 
		
			 2620  | 
		
			 0.00%  | 
		
			 -19.63%  | 
	|
| 
			 面粉  | 
		
			 河北石家庄  | 
		
			 3340  | 
		
			 2880  | 
		
			 2700  | 
		
			 -6.25%  | 
		
			 -19.16%  | 
	
| 
			 山东济南  | 
		
			 3320  | 
		
			 2870  | 
		
			 2700  | 
		
			 -5.92%  | 
		
			 -18.67%  | 
	|
| 
			 河南郑州  | 
		
			 3300  | 
		
			 2860  | 
		
			 2680  | 
		
			 -6.29%  | 
		
			 -18.79%  | 
	|
| 
			 次粉  | 
		
			 河北石家庄  | 
		
			 2240  | 
		
			 2120  | 
		
			 2040  | 
		
			 -3.77%  | 
		
			 -8.93%  | 
	
| 
			 山东济南  | 
		
			 2260  | 
		
			 2140  | 
		
			 2050  | 
		
			 -4.21%  | 
		
			 -9.29%  | 
	|
| 
			 河南郑州  | 
		
			 2220  | 
		
			 2130  | 
		
			 2040  | 
		
			 -4.23%  | 
		
			 -8.11%  | 
	|
| 
			 麸皮  | 
		
			 河北石家庄  | 
		
			 1700  | 
		
			 1560  | 
		
			 1720  | 
		
			 10.26%  | 
		
			 1.18%  | 
	
| 
			 山东济南  | 
		
			 1780  | 
		
			 1570  | 
		
			 1720  | 
		
			 9.55%  | 
		
			 -3.37%  | 
	|
| 
			 河南郑州  | 
		
			 1780  | 
		
			 1600  | 
		
			 1790  | 
		
			 11.88%  | 
		
			 0.56%  | 
	
二、后市走势研判
1、基本面——2024/25年度小麦产需格局外紧内松。
(1)2024/25年度世界小麦产不足需,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继续减少
根据美国农业部2024年12月供需报告预测,受俄罗斯、乌克兰及欧盟等主产国减产影响,2024/25度全球小麦产量较预期减少,产不足需,期末库存连续第五年减少,库存消费比下降至32.3%,但仍处于较高的安全水平。
世界小麦产需平衡表
单位:万吨
| 
			 
  | 
		
			 产量  | 
		
			 消费量  | 
		
			 期末库存  | 
		
			 库存消费比  | 
	
| 
			 2022/23  | 
		
			 78989  | 
		
			 78114  | 
		
			 27403  | 
		
			 35.08%  | 
	
| 
			 2023/24  | 
		
			 79124  | 
		
			 79836  | 
		
			 26741  | 
		
			 33.49%  | 
	
| 
			 2024/25  | 
		
			 79295  | 
		
			 79837  | 
		
			 25788  | 
		
			 32.30%  | 
	
| 
			 较上年  | 
		
			 0.22%  | 
		
			 0.00%  | 
		
			 -3.56%  | 
		
			 --  |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2)2024/25年度我国小麦产大于需,年度结余约1800万吨
国家统计局粮食产量数据公告显示,2024年夏收小麦播种面积3.46亿亩,比上年增加47.6万亩,增长0.1%;小麦单产798.1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0.1斤,增幅2.6%;小麦产量13822万吨,比上年增加366万吨,增幅2.7%。其中,北京全市冬小麦播种面积42.1万亩,同比增长14.4%,产量15.9万吨,同比增长20.1%。
2024/25年度我国小麦产量增加,消费量减少,小麦市场呈现产大于需格局,进口量较上年度减少,年度结余约1800万吨。根据美国农业部2024年12月供需报告数据计算,我国2024/25年度小麦库存消费比达87.83%。
2、政策面——国家稳市意图明显。
一是继续上调2025和202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收购价水平改为两年一定。2025年和2026年当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9元(较2024年提高1元)。适当延长定价周期利于稳定小麦市场预期,尽管最低收购价提高幅度不大,但利于恢复市场信心、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价格底部支撑力度。
二是中央持续加大储备粮收购力度。
中储粮在小麦主产区全面增加2024年产国产小麦收储规模,截至目前,中储粮在主产区累计启动增储收购库点459个。据统计,2024年12月中储粮小麦采购频率及采购数量均较前期有提升,一定程度上稳定市场心态。
近日召开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要统筹抓好粮食收购和市场调控,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发挥好稳预期、稳市场的关键作用。近期中央储备小麦加大采购力度,政策支撑效应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4年12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连续两年粮食年收购量稳定在8000亿斤以上,预计今年粮食收购量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
3、流通领域——流通领域粮源持续宽松。
一是农户余粮约有两成。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初,基层农户余粮约有两成,与近年同期水平相当,预计将在春节前、春季开学前和新麦上市前陆续投放市场,对新麦上市前市场价格仍有一定抑制作用。
二是贸易商维持低库存。受小麦价格弱势运行影响,为降低库存成本、维持利润,贸易商等持粮主体大多采取“短期存、分期卖”的策略,较往年“高库存、赌行情”的情况大幅减少,各类持粮主体持仓需求谨慎,转为更为保守的低商业库存周转模式,但春节前后市场对小麦有一定备货及补库需求,叠加临近春节,贸易商等资金回流需求,势必会放量销售小麦,限制小麦价格涨幅。
三是面粉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强度下降,居民主食消费减少,小麦食用消费出现缩减。随着食用消费的减少,叠加小麦价格始终处于下行通道,制粉企业利润不及预期,企业多采取以销定产的经营策略,对小麦原粮的备货意愿不强。
四是小麦不具备饲用优势。新季玉米上市以来,价格持续下行,虽然小麦价格始终处于下行通道,但当前小麦玉米价差扩大至合理区间,截至1月6日,山东、河南小麦玉米价差为320至330元/吨,小麦不再具备替代优势。
4、国际领域——进口小麦数量呈缩减态势,需关注国际小麦价格变化传导效应。
一是进口小麦数量呈缩减态势,外部供应冲击进一步减轻。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1-11月小麦进口量总计为1087万吨,同比减少约5%,小麦进口量自5月起逐步回落,11月份小麦进口量仅为5万吨。按目前的到港情况推测,2024年全年小麦进口量将较2023年小幅减少,外部供应冲击进一步减轻。
从进口国别来看,我国进口澳大利亚小麦减少,我国进口澳大利亚小麦减少,进口美国小麦数量较上年增加较多,但2024年前三大进口来源国仍然为澳大利亚、加拿大及美国,占比分别为32%、22%和21%。具体来看,2024年1-11月澳大利亚小麦进口量为335.16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50.6%,占进口总量的30.8%;加拿大小麦进口量为243.9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1.0%,占进口总量的22.4%;法国小麦进口量229.0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81.1%,占进口总量的21.1%;美国小麦进口量190.1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12.6%,占进口总量的17.5%;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小麦进口总量分别为54.43万吨和34.23万吨,其中俄罗斯小麦增幅明显,较去年增长179.7%。
2024年1-11月小麦进口量分国别对比表
| 
				 进口国  | 
			
				 2024年1-11月进口量(万吨)  | 
			
				 2023年1-11月进口量(万吨)  | 
			
				 较上年同期变化(%)  | 
			
				 2024年 进口量占比  | 
		
| 
				 澳大利亚  | 
			
				 335.16  | 
			
				 678.52  | 
			
				 -51%  | 
			
				 31%  | 
		
| 
				 加拿大  | 
			
				 243.99  | 
			
				 219.86  | 
			
				 11%  | 
			
				 22%  | 
		
| 
				 美国  | 
			
				 229.08  | 
			
				 81.49  | 
			
				 181%  | 
			
				 21%  | 
		
| 
				 法国  | 
			
				 190.18  | 
			
				 89.47  | 
			
				 113%  | 
			
				 17%  | 
		
| 
				 哈萨克斯坦  | 
			
				 54.43  | 
			
				 48.36  | 
			
				 13%  | 
			
				 5%  | 
		
| 
				 俄罗斯  | 
			
				 34.23  | 
			
				 12.24  | 
			
				 180%  | 
			
				 3%  | 
		
| 
				 总计  | 
			
				 1087.07  | 
			
				 1129.94  | 
			
				 -3.8%  | 
			
				 --  | 
		
二是国际小麦价格有望反弹,需关注外部价格传导效应。
从全球小麦供需形势来看,2024/25年度全球小麦库存或将进一步减少,出口量为2.13亿吨,同比下降4.78%,其中俄罗斯政府将2025年2月15日至6月30日期间的小麦出口配额定为1060万吨,同比减少63%,表明全球小麦出口供应形势仍然偏紧,均从供需基本面支撑国际小麦价格上涨。
俄罗斯小麦在国际市场持续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一定程度上主导国际小麦市场行情,但随俄罗斯大幅削减2025年小麦出口配额,国际市场势必对其他出口国依赖度增强,国际小麦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随之增大。
我国小麦进口量呈缩减态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际小麦价格波动对国内小麦价格的输入性影响,但2025年美国国会换届、俄乌冲突等因素带来的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变化对农产品进出口、海运费用影响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需持续关注外部价格传导效应对国内小麦市场(特别是心理层面)的影响。
5、秋种形势——新季小麦长势良好。
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北方冬小麦播种集中在10月中下旬,较常年同期偏晚5~10天。9月下旬,小麦播种前底墒较为充足。10月中旬以来,北方冬麦区大部降水量充沛,为小麦出苗、越冬前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条件,目前大部麦区20cm土壤墒情适宜。北方冬麦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其中陕西中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部和东部、山东西南部和东部播种以来≥0℃积温较高,部分早播地块冬小麦已经出现徒长、旺长现象。
河北、山东和山西等省农试站冬小麦冬前生长状况监测显示:截至12月底,河北冬小麦一类苗比例高于上年,仅10月下旬后期晚播的冬小麦积温不足,尚未达到最低安全越冬标准;山东和山西无弱苗,其中山东旺苗比例同比偏高13.3%。山西旺苗比例偏高9.2%。总体来看,今年冬小麦长势较上年更为均衡,弱苗比例同比偏低,旺苗比例偏高。北方冬小麦播种以来气温明显偏高,墒情适宜,总体长势良好,陕西、山东、河南等地冬小麦出现旺长现象。
三、后市预测
综上所述,小麦市场持续维持供求宽松格局,中央及各级地方储备现有库存量庞大,预计春节后市场卖粮压力仍然存在,预计2025年小麦市场价格仍将以弱势运行为主,但小麦市场在政策面托底、市场面博弈的综合作用下,价格底部有保障,主流价格区间或将集中在2300-2500元/吨。后续将重点关注小麦购销政策和新麦生产收获形势,如果最低收购价启动收购、新麦生长关键期遭遇严重病虫灾害等情况发生,市场行情或将有所提振。
(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事务中心 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