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出台
3月19日,202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出台。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8元、129元和131元,其中早籼稻较上年上调1分钱,连续六年上调,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持平。限量收购总量设定为5000万吨(籼稻2000万吨、粳稻3000万吨),分两批执行。
202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主要还是发挥稳产保供和“托底”作用:稳步提高早籼稻托市收购价旨在支持籼稻种植,防止双季稻改种单季稻;中晚稻和粳稻维持价格以引导优质品种种植;政策“托底”作用最终目的是保护种粮农户利益。
二、价格及市场行情
近期,东北地区粳稻价格基本稳定,主要是大米终端需求非常清淡,大米加工企业开工率低,缺乏补库积极性,各级储备轮出陈粮成交也不多。截止到3月25日,黑龙江佳木斯地区三等圆粒粳稻收购价为2670元/吨,较上周持平;吉林长春地区三等粳稻收购价为2940元/吨,较上周持平;辽宁盘锦地区三等粳稻收购价为2900元/吨,较上周持平。
近期,北京及北京周边地区稻米入厂价基本稳定,大米销售不旺,原粮需求平稳。企业反馈东北地区中储粮按照每周两次频率稳定销售陈粮,成交价格稳定在2700元/吨上下,汽运运费按照距离在160-220元/吨之间。截止到3月25日,市内加工企业从东北地区采购圆粒粳稻到厂价在2900元/吨左右,较上周持平;唐山曹妃甸稻米加工园区企业反馈近期东北圆粒粳稻入厂价在2880元/吨,较上周持平。
近期,亚洲主要大米出口国中,除印度大米出口价仍在缓慢下跌外,其他国家略有回升。截止到3月25日,泰国大米(5%破碎率,下同)出口FOB价427美元/吨,较上周上涨4美元/吨;越南大米出口FOB价396美元/吨,较上周上涨2美元/吨;印度大米FOB出口价402美元/吨,较上周下跌3美元/吨;巴基斯坦大米出口FOB价388美元/吨,较上周上涨11美元/吨。
三、相关交易情况
市储方面:2025年3月19日,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举办了“2025年北京市储备粮油第三次竞价交易会”。本次竞价交易会采用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网上公开竞价交易方式,竞价销售2022年产稻谷1.11万吨(储存地:北京)。具体成交情况如下:
粮油竞价销售结果
单位:万吨、元/吨
品种名称 |
计划销售量 |
中标总量 |
中标率 |
竞卖底价 |
最高价 |
最低价 |
平均价 |
稻谷 |
1.11 |
0.74 |
66.67% |
2860 |
2860 |
2860 |
2860 |
中储粮方面:3月21日,黑龙江分公司开展稻谷竞价销售,计划销售2020、2021、2022年稻谷14.27万吨,实际成交17%;3月24日,黑龙江分公司开展稻谷竞价销售,计划销售2021、2022年稻谷5.52万吨,实际成交35%。
四、2025年1-2月我国大米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27.8万吨,同比增加6万吨,增幅27.5%;1-2月我国累计出口大米12.5万吨,同比减少5.5万吨,减幅30.6%。进入2025年后,随着国际大米价格进一步下跌,国际大米性价比优势明显,导致进口量增长明显。分品种看,1-2月我国进口精糙米21.2万吨,占比76%;进口碎米6.6万吨,占比24%;分国别来看,1-2月我国分别从缅甸进口7.3万吨,占比26%;从泰国进口6.9万吨,占比25%,从印度进口6.7万吨,占比24%,从越南进口5.0万吨,占比18%;从其他国家少量进口1.8万吨,占比7%。
五、IGC:2024/25年度中国大米产量较上年增加0.5%
国际谷物理事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25年度(1月到12月)中国大米产量预计为1.453亿吨,与上月预测持平,比上年的1.446亿吨增加0.5%。大米进口量预计为250万吨,较上月调高10万吨,但比上年的150万吨增加66.7%。大米出口量预计为160万吨,与上月预测持平,上年为110万吨。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019亿吨,略高于上月预测的1.018亿吨,上年为1.013亿吨。IGC初步预计2025/26年度中国大米产量为1.466亿吨,同比增加0.9%。大米进口预计为240万吨,同比减少4%。大米出口预计为190万吨,同比增加18.7%。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036亿吨,同比增加1.7%。
六、日本大米价格连涨11周,政府投放储备难抑涨势
据媒体报道,日本农林水产省当地时间3月24日公布,本月10日至16日的一周内,日本超市一袋5千克装普通大米的平均售价为4172日元(约合人民币200元),周环比连续11周上升,再创历史新高。2024年夏季以来,受极端高温致大米歉收等因素影响,日本大米价格持续上涨。去年8月,气象部门发布日本东部太平洋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可能性增高的警示,引发民众囤积大米,一度出现“大米荒”。随着新米上市,日本“大米荒”有所缓解,但米价依然居高不下。日本政府采取了向市场投放储备米的举措,按日本媒体说法,现阶段无法预测政府储备米上市会对米价起到多少抑制作用。如果效果不明显,政府将考虑加大投放量。
日本的大米几乎常年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率接近100%。为保护本土农业,日本通过“国家贸易体制”严格控制配额,2024年配额仅77万吨,占消费量的1%,对配额外进口大米征收高额关税(每公斤征收341日元的关税);此外基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从澳洲进口的大米最高约840吨,以及约100-200吨的民间贸易。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它的大米进口。日本大米市场是全球最封闭的市场之一,日本国内大米价格上涨对我国影响十分有限。
七、后期预测
东北地区粳稻市场受地储渐入尾声、消费淡季抑制需求影响,用粮企业采购心态趋于谨慎,短期内价格支撑力度不足,或止涨趋稳。后期建议关注春播进度及国储拍卖政策。
(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程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