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第一季度玉米价格上涨
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玉米价格全面上涨,全国玉米平均价由2123元/吨上涨至2263元/吨,涨幅达6.59%。玉米价格经历3个多月上涨后,长春和沈阳地区累计涨幅达80和130元/吨以上,北京和石家庄涨幅达250和280元/吨。3月19日,市场价格达到了阶段性的高点,河北石家庄2290元/吨,吉林长春2110元/吨,辽宁沈阳2160元/吨,山东青岛2380元/吨。
3月下旬开始玉米现货价格进入阶段性调整。清明节假期,玉米市场价格整体平稳,山东部分地区企业门口到车量减少,较假期前上涨10~20元/吨。目前石家庄地区玉米价格为2230元/吨,较3月中旬的阶段性高点(下同)回落了60元/吨,长春地区为2080元/吨,回落了30元/吨,青岛地区为2370元/吨,回落了10元/吨。
全国二等玉米现货价格
单位:元/吨
|
2025年初 |
2025年2月初 |
2025年3月初 |
2025年4月初 |
较25年初 |
全国平均价格 |
2123 |
2160 |
2226 |
2263 |
6.59% |
北京周边 |
2080 |
2162 |
2293 |
2328 |
11.92% |
石家庄地区 |
1950 |
2060 |
2260 |
2230 |
14.36% |
长春地区 |
2000 |
2010 |
2050 |
2080 |
4.00% |
沈阳地区 |
2000 |
2070 |
2150 |
2130 |
6.50% |
青岛地区 |
2230 |
2180 |
2340 |
2370 |
6.28% |
1月底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1959元/吨,环比上涨48元/吨,同比下降204元/吨;华北地区2086元/吨,环比上涨82元/吨,同比下降275元/吨。1月份,农民售粮进度过半,新粮集中上市的情况有所好转,临近春节时,基层农民售粮逐渐减少,市场上流通粮源减少,叠加储备收购的利好政策,以及下游企业为春节备货,玉米现货价格触底回升。
2月底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2028元/吨,环比上涨71元/吨,同比下降221元/吨;华北地区2184元/吨,环比上涨103元/吨,同比下降204元/吨。2月份,农民售粮进度接近7成,由于节前大部分企业并不看好玉米市场,导致企业库存不足。春节后下游加工企业利润较好,开始提价采购补充库存。叠加储备收购政策的利好支撑,市场多元主体预期逐渐转为乐观,采购存粮积极性明显提高,玉米现货价格快速回升。
3月底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2099元/吨,环比上涨49元/吨,同比下降158元/吨;华北地区2258元/吨,环比上涨41元/吨,同比下降88元/吨。3月份,国内玉米价格继续上涨。一是截至4月3日,华北三省售粮进度为90%,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市场供应压力减轻。二是市场多元主体采购存粮积极性明显提高,推动玉米现货价格上涨。三是粮权由农民手中转移至中小贸易企业手中后,议价能力提高,有一定挺价惜售心理。
但3月下旬玉米价格有所回落。一是部分前期囤粮粮商获利了结,市场流通量增加,用粮企业对高价粮源接受度偏低,采购以刚需补库。二是国内小麦玉米价差逐渐缩小,小麦饲用替代优势开始显现,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饲料企业开始采购小麦替代玉米,玉米现货价格震荡下行。
二、影响一季度玉米价格的原因
(一)2024/25年度国内玉米结余减少
生产: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2024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6.71亿亩,比上年增加782.7万亩,增长1.2%。玉米单产439.4公斤/亩,比上年增加4.0公斤,增长0.9%。2024年全国玉米产量为2.95亿吨,同比增加607.5万吨,增长2.1%。2024/25年度我国玉米进口量约400万吨,与上月持平,同比降幅达83%。本年度玉米进口量占新增供给的1.34%,而上一年度玉米进口量占当年度新增供给的7.51%,进口下降导致玉米新增供给整体比上年度减少约1300余万吨,降幅达4.29%。
饲料消费:国家发改委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生猪养殖利润较好,生猪存栏连续三个季度环比增加,预计新年度饲料粮需求同比增加。从结构看,进口高粱、大麦等饲用谷物数量预计明显减少,玉米饲用消费量同比将大幅增加。预计2024/25年度玉米饲料消费约2亿吨,增幅7.53%。
工业消费:国内玉米淀粉、氨基酸等产品加工产能继续扩张,总加工产能处于历史高位。由于玉米价格降至近四年低位,淀粉及其下游产品竞争力增强,加工利润好转,开工率回升。但酒精需求下降,开工率有所降低,预计新年度玉米工业消费量保持稳定。预计2024/25年度全国玉米工业消费约7800万吨,同比持平。
玉米行情离不开饲料消费拉动:2024/25年度饲用消费占玉米消费量的67%,工业消费占玉米消费的26%。
结余:2024/25年度我国玉米总消费量约30000万吨,同比增幅5%。2024/25年度结余玉米60余万吨,供需紧平衡。
(二)国内玉米收购规模同比增加
2024年11月下旬起中储粮在我国北方地区启动国产玉米增储,截止2025年3月已累计四次官宣增加库点。
基层余量减少,贸易企业惜售情绪升温 农民余粮较少,基层粮源供应下降。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算,截至4月3日,华北三省售粮进度为90%,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春节前很多企业预计玉米价格低位徘徊,所以部分企业库存并不充足,因此连续提价吸引粮源。随着供应下降和价格上涨,市场看涨预期逐渐增强,出现“越涨越不卖”的惜售情绪。
(三)新季玉米卫生指标差于往年
由于2024年5月末和9月我国东北局部持续降雨和温暖潮湿天气导致田间渍涝,东北多地玉米呕吐毒素增加,此外夏季旱涝急转导致华北河南等地黄曲霉毒素超标。因此,在不同加工需求下,我国2024年产玉米市场价格将出现依质分层的情况。
(四)进口关税政策对我国玉米市场的直接影响不大
2025年3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10%关税。3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关税;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
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对等关税(累计税率达54%),4月4日中国对美关税政策实施反制,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关税调整后,自2025年4月10日起,进口美国玉米配额内关税50%,配额外关税114%;进口美国高粱关税46%。
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国内玉米供应影响有限。2023年以来,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我国玉米最大的进口来源国,2024年进口玉米80%来自巴西和乌克兰。
2024年9月份开始,美国农业部多次下调产量和期末库存,上调消费和出口,使得2024年底进口玉米理论到港价比国产玉米低40元/吨左右。我国自2024年四季度起进口玉米数量减少,进口美国玉米数量也显著下降。截至2月底,2024/25年度进口玉米及替代品809万吨,同比减少1867万吨,减幅70%。
自上年四季度开始进口玉米减少,不是被动适应外部政策变化,而是我国政府的主动选择。国家有关部门收紧了谷物进口管控,2025年玉米关税税率配额分配有所放缓,政策上限制了玉米的进口量。这样做的原因如下:一是中国玉米连年丰产,国产玉米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产需缺口大幅缩小,进口需求明显减弱。二是去年国内玉米价格低位徘徊,进口减少有助于拉动国内价格,保护中粮农民的利益。三是2023/24年度养殖规模下降,饲料需求不振,玉米作为主要饲料原料,需求相应减少,进而导致进口量下降。四是国际玉米价格优势减弱,国内外玉米价差持续缩小,不具备大幅进口的价差条件,降低了进口玉米的吸引力。
但是存在一些间接影响,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提高了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将放缓,相关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国内GDP增长承压。高度依赖出口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大生存压力,相关就业人员收入下降。中国政府可以加速开拓新兴市场,202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首次超过50%,减少对美国单一市场依赖,同时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削弱美国关税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对美国进口肉类商品加征关税的影响有限
根据中国对美国部分商品进口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显示,对冷鲜冻猪肉及猪杂产品、腌制猪肉产品、猪肉/猪杂罐头等、冷鲜冻牛肉及牛杂、鲜冷冻鸡肉及食用杂碎均在加征关税之列。如果完全取消对美国猪肉、牛肉、鸡肉的进口,粗略计算,2024年的美国进口肉类折合玉米为40万吨左右的玉米替代,影响数量十分有限。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进口猪肉总量为105万吨,美国猪肉进口量排在第五位,为7万吨,占进口量的6.7%,折合成玉米饲料仅为12.5万吨。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总计进口牛肉287万吨,占国内牛肉消费量约三成,其中进口美国牛肉13.8万吨,占比4.8%,折合成玉米饲料约17-25万吨,且还可有干草、青贮等饲料替代,实际对玉米的影响更小。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家禽的鲜、冷、冻肉及食用杂碎进口量合计92.7万吨,从美国进口数量为6.1万吨,占比6.6%,相当于替代玉米饲料消费量约6万吨。
三、未来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
(一)中储粮投放市场的节奏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2024年12月以来,随着中储粮连续公布“增储”消息托市,截至2025年3月下旬,我国北方主产区玉米价格已累计上涨超过200元/吨,市场进入高位震荡阶段。未来政策粮投放节奏将影响玉米市场供给。
近年来中储粮自然年度内玉米销售与采购规模约差400万吨以内,2023年净销售192万吨,2024年净采购391万吨。从中储粮投放的竞价销售和采购玉米规模的周度变化大致可以看出,在粮价低迷时,中储粮加大采购,在市场价格升高时,投放粮食平抑市场价格。
2024年中储粮玉米竞价采购规模高于销售总规模。这意味着2024年开始,中储粮市场采购力度增加,与国内玉米价格持续颓势有关,政策收购力度增加有关。按照2025年前3个月(截至3月24日)竞价购销数据来看,2025年基本延续了这一基调。
分月来看,2023/24年度和2024/25年度的夏收期间,中储粮销售力度均强于采购力度。但进入第四季度以后,中储粮净采购增加。
从第12周开始,中储粮玉米竞价销售规模已经有反超竞价采购规模的趋势,2025年二、三季度需要警惕政策粮出库对于粮价上行的抑制。
(二)青岛和长春地区饲料企业玉米价差分析
3月10日,山东青岛和吉林长春的玉米价差达到了阶段性高点310元/吨,青岛相对偏高的粮价吸引东北玉米大量进入当地市场,之后长春地区玉米价格小幅上涨,目前两地价差为250元/吨,青岛地区玉米价格的上涨势头得到缓解。
(三)德州小麦-玉米价差分析:关注小麦替代能否再现
山东德州地区小麦相较于玉米的比价优势显现。德州小麦-玉米价差已经从年初的400元/吨降至3月14日的100元/吨,目前回升至130元/吨。我国小麦市场供需宽松格局导致行情仍处底部波动,小麦能量和蛋白替代性价比显现,玉米低于小麦价差逐渐缩窄至百元附近。据市场反映,2025年3月,我国山东、河南地区饲料企业禽料中,小麦替代比例已经上升至10%~20%。
(四)国家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水平,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体系,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储备调控,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统筹推进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监管新模式。健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全链条监测预警体系等。
四、后市预测
后期来看,本年度国内玉米饲用消费增加,工业需求维持高位,年度供需向偏紧方向发展,在进口玉米受限,以及进口高粱大麦等替代品没有进口优势的背景下,预计玉米价格维持上行走势。但小麦上一个作物季度的剩余量依然较为充足,5月底开始新小麦将要上市,替代品将会弥补一定的玉米市场缺口,削弱玉米上涨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