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  >  粮油信息  >  行情分析

2025年度第二季度玉米市场行情分析报告

日期:2025-07-14     作者:​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字号:        

一、2025年第一季度玉米价格上涨

2025年第二季度,我国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全国玉米平均价由4月初的2263元/吨上涨至7月初的2436元/吨,涨幅达7.64%。涨幅最大的是哈尔滨、长春、石家庄和沈阳地区,均上涨了200元/吨左右,涨幅分别为9.76%、9.62%、9.42%和8.92%。

国内年度供需缺口是导致价格持续走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华北地区供需偏紧不仅支撑了本地玉米价格上涨,也带动了东北玉米价格稳中偏强运行。

7月初,随着进口玉米拍卖正式启动,以及市场担心新麦上市后饲用替代,存粮企业陆续出货,山东寿光和德州的价格出现10~40元/吨的回落。

全国二等玉米现货价格

单位:元/吨


2025年4月初

2025年5月初

2025年6月初

2025年7月初

较25年4月初

全国平均价格

2263

2339

2383

2436

7.64%

北京周边

2328

2355

2396

2439

4.77%

石家庄地区

2230

2350

2360

2440

9.42%

青岛地区

2370

2400

2470

2510

5.91%

沈阳地区

2130

2230

2250

2320

8.92%

长春地区

2080

2190

2230

2280

9.62%

哈尔滨地区

2050

2140

2200

2250

9.76%

4月份国内玉米价格上涨幅度依旧较大。一是受进口关税政策影响,进口玉米及其替代谷物数量大幅下降,国产玉米需求明显增加。二是小麦玉米价差维持高位,4月末石家庄小麦玉米价差为80元/吨,小麦进入饲料领域的数量较少,对玉米的需求维持高位。三是今年售粮进度较快,农民手中余粮少于往年,上市数量减少。四是粮源从农民手中转移至中小贸易企业手中后,持粮主体的心理预期随着玉米价格上涨而上升,部分企业出现挺价惜售心理。4月底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2156元/吨,环比上涨62元/吨,同比下降103元/吨;华北地区2346元/吨,环比上涨91元/吨,同比上涨98元/吨。

5月上旬玉米价格继续快速上涨,一是农民余粮基本见底,粮源主要集中于中小贸易企业和各级储备库中,存粮成本推动玉米价格稳中上行。二是外部补充粮源有限,需求明显增加,随着国内玉米逐渐消化,存粮主体看涨预期较强。5月下旬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涨势趋缓,大部地区价格稳定。主要原因是华北部分贸易企业腾仓移库,出售玉米准备收购小麦,增加了玉米市场供应。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饲料企业开始采购小麦替代玉米,对玉米需求也有所下降,制约玉米价格涨幅。5月底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2275元/吨,环比上涨45元/吨,同比下降80元/吨;华北地区2437元/吨,环比上涨70元/吨,同比上涨60元/吨。

进入6月份华北本地供需偏紧局面已经显现,需要依靠提价吸引东北和内蒙的玉米调入补充。本年度玉米上市初期,山东、河北玉米价格均出现大幅下跌,导致部分玉米外流至西南、华南等销区市场。6月上旬山东与东北玉米价差保持在200元/吨左右,东北玉米调入山东增多,带动东北玉米价格上涨。贸易商手中新玉米库存不多后,企业多从储备库及参与竞价来补充玉米库存。河南、安徽和河北相继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对小麦价格带来较强底部支撑,带动玉米价格上涨。玉米上涨后小麦玉米价差缩窄,玉米价格甚至超过小麦价格,小麦饲用替代增加,减缓了玉米的涨幅。6月底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2230元/吨,环比上涨73元/吨,同比下降70元/吨;华北地区2400元/吨,环比上涨53元/吨,同比上涨90元/吨。

二、影响三季度玉米价格的原因

1、2024/25年度国内玉米新增供给减少

中国玉米新增供给量

单位:万吨

2023/24年度

2024/25年度

(6月预估)

2025/26年度
(6月预测)

2024/25年度与

2023/24对比(%)

生产量

28884.2

29491.7

29800

2.10%

进口量

2346.8

300

300

-87.22%

新增供给

(生产量+进口量)

31231

29791.7

30100

-4.61%

2024/25年度国内玉米增产: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2024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6.71亿亩,比上年增加782.7万亩,增长1.2%。玉米单产439.4公斤/亩,比上年增加4.0公斤,增长0.9%。2024年全国玉米产量为2.95亿吨,同比增加607.5万吨,增长2.1%。

2025/26年度玉米种植预测:2025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448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9万公顷,增长0.2%。玉米单产6647公斤/公顷,比上年增加55公斤/公顷,增长0.83%。2025/26年度年全国玉米产量2.98亿吨,同比增加308万吨,增长1.01%。

玉米进口数量预计明显下降。预计2024/25年度玉米进口量300万吨,比4月份调降100万吨,占新增供给的1%,而上一年度玉米进口量占当年度新增供给的7.51%。进口下降导致玉米新增供给整体比上年度减少2047万吨,降幅达4.61%。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5月进口玉米及替代品(高粱、大麦)683.6万吨,同比减少1460万吨,减幅68%。

2、美国玉米进口关税回落

进口美国玉米的关税调整为26%

自2025年5月14日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调整为10%,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调整后,我国进口美国玉米关税税率从141%降至26%,进口美国高粱关税税率从137%降至22%。

2025年5月13日起,美玉米进口完税成本=CNF*汇率*【1+1%(进口关税)+15%(3月10日第一次对美额外关税)+10%(5月12日公告第四次调整后保留的关税)】*1.09(增值税9%)+60(港杂)。

7月1日,美湾玉米8月船期的CNF价格为240.87美元/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7.1572,美玉米进口完税成本=240.87*7.1572*【1+1%+15%+10%】*1.09+60(港杂)=2428元/吨。

广东港口二等玉米价格2440~2460元/吨,美玉米关税回落后,价格优势不明显。

2025年前五个月共从美国进口玉米1.99万吨,占1-5月总进口量的3.16%,而去年同期为116万吨。2025年前5月85%的进口玉米来自巴西、乌克兰和俄罗斯。

3、消费在第三季度仍处于高位

中国玉米消费量

单位:万吨


2023/24年度

2024/25年度

(6月预估)

2025/26年度

(6月预测值)

24/25年度

与23/24对比(%)

食用消费

1889

1900

1900

0.58%

饲用消费

18600

19900

19800

6.99%

工业消费

7800

7800

7900

0.00%

国内消费

28413

29724.5

29724.5

4.62%

饲料消费:今年以来,我国生猪产能处于持续性的供应过剩局面中,一方面是生猪出栏体重普遍增加;另一方面是去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止跌回升带来的产能“溢出”。截止至5月末,我国生猪价格已经跌至9个月以来的低点,生猪产能过剩局面或持续至下半年,饲料粮需求维持高位。

从结构看,进口高粱、大麦等饲用谷物数量预计明显减少,玉米饲用消费量同比将大幅增加。6月份预计,2024/25年度玉米饲料消费19900万吨,较4月份调降100万吨,同比增加1300万吨,增幅6.9%。

据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截止至今年4月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维持在4038万头,环比持平,同比增加1.3%。养殖利润下降,6月中旬多家猪企参加了“生猪生产调度会”,在减母猪、降体重、控二育的背景下,会议提出了具体的生猪生产调控目标,将对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现有基础上调减100万头左右,降至3950万头,降幅为2.5%,出栏体重也需要控制在120公斤左右。

工业消费:春节后随着玉米价格上涨,深加工企业企业加工利润有所下滑,开工率高位回落。7-8月份玉米淀粉、乙醇行业或集中检修,三季度行业开工负荷或下降5-10个百分点,将利空玉米市场需求。预计2024/25年度全国玉米工业消费约7800万吨,与4月相比持平。

结余:6月份预计,2024/25年度我国玉米总消费量约29700万吨,增幅4.6%。玉米市场年度供需结余约70万吨,同比减少约2700万吨,年度供需恢复平衡状态。

4、河南、安徽、河北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支撑玉米价格

河南、安徽和河北三省先后启动202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给小麦市场较强的价格底部支撑。小麦市场价格稳中有涨,也给玉米价格带来利多提振,带动玉米价格上涨。

5、小麦玉米价差缩窄后小麦饲用替代增加,减缓了玉米的涨幅。

玉米上涨后小麦玉米价差缩窄至倒挂,小麦饲用替代增加,减缓了玉米的涨幅。

6月下旬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已经超过小麦,饲用替代优势明显,小麦进入饲用将补充国内饲料粮供应,明显缓解玉米供需偏紧的状态,将削弱玉米价格上涨动力。

6月下旬河北石家庄地区普通小麦(国标二等,下同)进厂价格2440元/吨,河北石家庄饲料企业玉米(国标三等,下同)收购价2450元/吨。石家庄地区小麦玉米价差从4月初的160元/吨,降至6月末的-10元/吨。

6月下旬山东地区玉米价格大范围突破2500元/吨后仍保持强势,玉米价格已全面超越小麦(面粉厂收购价格2460元/吨左右),形成显著的比价优势。在此背景下,饲料企业大幅增加小麦替代玉米的使用比例,尤其是长江沿线销区饲料企业正逐步扩大小麦采购规模。山东德州地区小麦玉米价差从4月初的120元/吨,降至6月末的-50元/吨。

6、新玉米种植情况良好

进入7月,中国东北春玉米和华北夏玉米进入一个新的生长阶段。其中,东北升温后长势回补,多数玉米进入拔节期;华北夏玉米则普遍处于三叶期。6月18-21日,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东部等地出现降水,使得河南10厘米农田缺墒面积占比下降43.8个百分点。未来十天东北迎来明显降雨天气将有利于缓解哈尔滨等部分地区旱情,也有利于拔节期春玉米对于水肥的需求。

全球玉米产量同样前景可期,包括正在收获的巴西二季玉米和阿根廷玉米以及已开始零星进入关键授粉期的美国玉米。在此背景下,国内玉米价格尚且保持强势,全球玉米价格已低迷多时,叠加中美之间紧张关系趋于缓和,年底前中国批量进口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三、后市预测

7月1日中储粮投放了18.9万吨2020-2023年产的美国玉米,标的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湖北等6个省份的13个地区。实际成交18.32万吨,除福建流拍0.58万吨外,其余省份全部成交,成交率超90%,成交均价2368元/吨。本次拍卖起拍价2260~2290元/吨,溢价45~140元/吨,加上30元/吨出库费后,到厂成本与当地小麦价格基本持平。因为存放时间过长,进口玉米预计会继续拍卖。

近期余粮不断消耗,玉米市场看涨情绪比较高,但是随着进口玉米拍卖正式启动,贸易商逢高出货现象增多,叠加深加工企业进入停机检修季,玉米市场流通量增加,价格上涨势头减缓,部分地区出现回落。7-8月份玉米“青黄不接”时,上方存在政策粮投放以及小麦替代带来的压力,下方则有当季余粮即将耗尽、进口量大幅减少导致的供应偏紧作为支撑。

短期来看,玉米价格会有调整,中期要看政策粮投放力度,若持续拍卖,玉米价格将呈现中性偏弱的趋势。

(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杨春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