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季度,随着高温多雨的夏季来临,国内稻米市场进入传统季节性消费淡季,最低收购价、中储粮以及各级储备稻谷均在持续轮出,市场购销清淡,稻米价格总体偏弱运行;印度库存爆满现象进一步加剧,国际米价震荡下跌;受国内外价差拉动,1-8月我国大米进口明显增加;国内供需总体宽松,第四季度稻米市场呈现政策市的可能性较大。
一、2025年第三季度稻米市场行情回顾
1.国内主产区粳稻市场:需求清淡,第三季度粳稻价格偏弱运行
|
单位:元/吨 |
年初 |
3月末 |
6月末 |
9月末 |
较6月末 |
较年初 |
|
黑龙江佳木斯 |
2635 |
2670 |
2720 |
2690 |
-1.10% |
2.09% |
|
吉林长春 |
2920 |
2940 |
2940 |
2920 |
-0.68% |
0.00% |
|
江苏南京 |
2860 |
2900 |
2965 |
2910 |
-1.85% |
1.75% |
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粳稻价格总体稳中略降。截止到9月30日,黑龙江佳木斯地区三等圆粒粳稻收购价为2690元/吨,较6月末下跌30元/吨,较年初上涨55元/吨;吉林长春地区三等粳稻收购价为2920元/吨,较6月末下跌20元/吨,较年初持平;江苏南京地区三等粳稻收购价为2910元/吨,较6月末下跌55元/吨,较年初上涨50元/吨。
第三季度,国内粳稻市场全面转向陈粮销售,价格受“高温暑热的大米季节性消费淡季”与“原粮市场供应青黄不接”两个因素博弈影响。但从今年情况来看,最低收购价稻谷启动拍卖比去年提前了4个月,中储粮从年初开始就在持续销售,各级储备也在不断轮出,市场陈稻供应相对较为丰富,因此随着学校放假、集团消费减少,加工企业逐步以销定产、以产订购,粳稻价格随之走低。
2.国内主产区粳米市场:粳米处于传统消费淡季,米价跟随原粮趋弱
|
单位:元/吨 |
年初 |
3月末 |
6月末 |
9月末 |
较6月末 |
较年初 |
|
黑龙江佳木斯 |
3640 |
3705 |
3730 |
3710 |
-0.54% |
1.92% |
|
吉林长春 |
4360 |
4360 |
4360 |
4350 |
-0.23% |
-0.23% |
|
江苏南京 |
3810 |
3900 |
3960 |
3920 |
-1.01% |
2.89% |
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主产区粳米价格稳中略降。截止到9月30日,黑龙江佳木斯地区粳米出厂价为3710元/吨,较6月末下跌20元/吨,较年初上涨70元/吨;吉林长春地区粳米出厂价为4350元/吨,较6月末下跌10元/吨,较年初下跌10元/吨;江苏南京地区粳米出厂价3920元/吨,较6月末下跌40元/吨,较年初上涨110元/吨。
第三季度,国内处于高温暑热的稻米消费传统淡季,大中院校放暑假导致集团消费减少,加工企业普遍以销定产、以产订购,按前期合同维持生产;季度后期,虽然在学校开学以及国庆、中秋双节的拉动下,销量略有提振,但市场反馈整体不及去年同期。此外,饮食结构多样化、人口结构变化等长期因素都导致人均大米消费持续下降,降低大米需求。
中华粮网报告显示,第三季度末黑龙江建三江出米率68%的粳稻收购成本2740元/吨,双抛双选大米出厂价3740元/吨,碎米2660元/吨,油糠2160元/吨,稻壳350元/吨,综合测算,米厂理论加工利润约64元/吨,比第二季度末提高60元/吨。主要是得益于粳稻收购成本降低。
3.国内主产区籼稻市场:早稻时隔4年重启托市,价格总体稳中偏弱
|
单位:元/吨 |
年初 |
3月末 |
6月末 |
9月末 |
较6月末 |
较年初 |
|
早籼稻全国均价 |
2708 |
2710 |
2720 |
2594 |
-4.63% |
-4.21% |
|
中晚籼稻全国均价 |
2676 |
2682 |
2664 |
2644 |
-0.75% |
-1.20% |
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主产区籼稻价格整体下行。截止到9月30日,早籼稻全国均价为2594元/吨,较6月末下跌126元/吨,较年初下跌114元/吨;中晚籼稻全国平均价为2644元/吨,较6月末下跌20元/吨,较年初下跌32元/吨。
第三季度,2025年新季早籼稻上市,全国产量为570.3亿斤,比2024年增长1.2%,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亩,早稻供需整体宽松,开秤后部分地区价格持续下行。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8月9日起在江西省内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而上一次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则要追至2020年,时隔4年我国再次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对早稻价格底部形成有力支撑。在进口大米不断增加、再生稻和中稻批量上市的共同压力下,季度末早籼稻稳中偏弱运行。截至9月30日,江西累计收购新季早稻480.0万吨,同比增加137.5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174.5万吨,同比增加83.5万吨(含最低收购价收购78.0万吨);社会企业收购305.5万吨,同比增加54.0万吨。
第三季度,中晚籼稻仍处于消费淡季,新季早稻上市补充了部分市场需求,中晚籼稻价格稳中偏弱运行。
截至9月末,江南和华南大部晚稻处于抽穗至乳熟期,发育期大部接近常年。中央气象台报告显示,播种以来,全国晚稻平均气候适宜度为0.93,比近五年平均和上年同期分别低0.06和0.09,适宜度等级为适宜。
4.国家政策性稻谷销售情况:最低收购价稻谷成交情况好于去年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4月1日重启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9月底停拍。年内,国家共举办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交易会27场次,同比增加19场次;累计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1592.43万吨,同比增加1111.37万吨;实际成交150.43万吨,同比增加131.32万吨;总成交率为9.45%,去年为3.97%;成交均价2653.69元/吨,同比上涨52.85元/吨。其中最低收购价粳稻累计投放818.46万吨,实际成交146.35万吨,成交率为17.88%,成交均价为2655.35元/吨。
与去年相比,最低收购价稻谷销售呈现几个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于去年,去年8月6日开拍,9月底结束,仅持续不足2月,因此今年的交易会场次、投放量均高于去年;二是粳稻占据成交的绝对主力,占总成交量的97.29%,三是企业补库是粳稻成交的最重要动力,因此季节性、阶段性特征明显,呈现出过山车状,成交量从4月下旬开始增加,至5月中下旬达到顶点,在6月初开始明显下滑,7月底8月初成交量略有回调,在新稻上市前后归于平淡。
截止到第三季度末,国家未启动2025年定向饲用稻谷销售,前年是8月3日启动的销售,大前年是3月10日启动。饲用稻谷因其使用的特殊性,与玉米、小麦价格走势和市场供求关系有较强的联系。前三季度绝大多数时间,国内小麦、玉米价格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粮价整体低迷,饲用稻谷入市会直接对小麦、玉米形成直接影响。
5.三季度中储粮在东北放量投放,成交总量高于第一、二季度
|
单位:万吨 |
黑龙江分公司 |
吉林分公司 |
辽宁分公司 |
合计 |
||||||
|
|
一季度 |
二季度 |
三季度 |
一季度 |
二季度 |
三季度 |
一季度 |
二季度 |
三季度 |
|
|
计划投放量 |
107.03 |
36.4 |
159.91 |
10.27 |
18.71 |
10.21 |
11.64 |
14.91 |
25.78 |
394.86 |
|
实际成交量 |
41.59 |
28.21 |
62.63 |
7.7 |
13 |
6.21 |
10.09 |
10.21 |
19.03 |
198.67 |
第三季度,中储粮仍在东北地区通过竞价、双向交易等方式投放稻谷。从季节性规律看,第三季度是陈稻青黄不接最明显的时期,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在7月底至8月中下旬持续一周双投,且将单次投放量增加至十余万吨,辽宁分公司也加大了投放量,丰富了粮源供应。截止到第三季度末,中储粮黑龙江、吉林、辽宁分公司已实际轮出稻谷198.67万吨。
6.国际大米市场:供应充足需求清淡,亚洲大米出口价震荡下跌
|
单位:美元/吨 |
年初 |
3月末 |
6月末 |
9月末 |
较6月末 |
较年初 |
|
泰国5%破碎FOB |
523 |
423 |
406 |
371 |
-8.62% |
-29.06% |
|
越南5%破碎FOB |
510 |
401 |
385 |
378 |
-1.82% |
-25.88% |
|
印度5%破碎FOB |
451 |
396 |
381 |
376 |
-1.31% |
-16.63% |
|
巴基斯坦5%破碎FOB |
456 |
394 |
392 |
361 |
-7.91% |
-20.83% |
2025年第三季度,亚洲主要大米出口国大米出口价震荡下跌。截止到9月30日,泰国5%破碎FOB价为371美元/吨,较6月末下跌35美元/吨,较年初下跌152美元/吨;越南5%破碎FOB价为378美元/吨,较6月末下跌7美元/吨,较年初下跌132美元/吨;印度5%破碎FOB价为381元/吨,较6月末下跌5美元/吨,较年初下跌75美元/吨;巴基斯坦5%破碎FOB价为361美元/吨,较6月末下跌31美元/吨,较年初下跌95美元/吨。
第三季度国际大米持续下调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印度稻米库存爆满现象没有得到改善,截至9月1日印度政府的大米库存进一步增加至4820万吨(包括未碾稻谷),较上年同期增长14%,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二是分析机构对全球大米供应预期继续保持乐观态度,美国农业部9月供需报告预计,2025/2026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5.411亿吨,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三是需求不旺,国际大米主要进口国菲律宾自9月开始实施为期60天的大米进口禁令,近期有消息称或延长至2026年4月,对需求产生影响。
第三季度,国内外大米价差继续扩大。据中华粮网测算,截止到9月30日,广州中晚籼米批发价3870元/吨,泰国100%B级大米曼谷FOB报价为386美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3192元/吨,价差678元/吨,较第二季度末扩大283元/吨;广州早籼米批发价3680元/吨,越南5%破碎率大米胡志明市FOB报价为378美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3106元/吨,价差574元/吨,较第二季度末扩大44元/吨。
7.我国大米进出口情况:2025年1-8月我国大米进口大增,出口略增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8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204万吨,同比增加128.0%,其中8月我国进口大米29万吨,同比增加284.7%;2025年1-8月我国累计出口大米80万吨,同比增加8.2%,其中我国出口大米12万吨,同比增加2.6%。
我国大米进口大增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米价格持续震荡趋低,进口米存在显著价格优势,贸易商进口意愿强。2025年1-8月,我国大米进口均价约为3435元/吨(不含税、费等),同比回落704元/吨,降幅17.0%。
将大米放在整个粮食进口结构中看,可以发现其他主要粮食品种的进口情况几乎都与大米进口大增形成鲜明对。2025年1-8月,我国玉米进口量同比下降92.9%,小麦进口量同比下降75.2%,大麦和高粱进口量也分别下降39.4%和48.7%。这种“一增多减”的格局,表明我国粮食进口策略正在优化调整。一方面,利用全球大米供应宽松的窗口期补充库存;另一方面,因国内玉米、小麦等谷物库存充足,且秋粮丰收在望,从而减少了相关进口,体现了对“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的贯彻。
二、2025年第四季度稻米市场影响因素研判
1.基本面不支持第四季度国内稻米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全国早稻总产量2851.3万吨,比2024年增加33.9万吨,增长1.2%,为全年稻谷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数据中心9月份预计,2025年稻谷播种面积增幅为0.02%;单产水平或稳步提高,预计2025年稻谷单产增幅0.26%;稻谷产量增幅0.27%。9月份预计,2025/26年度国内稻谷食用消费量同比下降100万吨,降幅0.6%;稻谷饲用消费量略有增加,9月份预计,2025/26年度国内饲用、种用和工业用稻谷消费同比增加221万吨,增幅6.5%;国内稻谷总消费量同比增加121万吨,增幅0.6%。9月份预计,2025/26年度进口稻谷(将大米进口量以70%折率换算)同比增加50万吨,增幅12.5%;出口稻谷(将大米出口量以70%折率换算)同比增加50万吨,增幅25.0%。9月份预计,国内稻谷市场供求较宽松,2025/26年度全国稻谷结余比上年度减少65万吨。
我国稻谷产量已连续14年超过2亿吨,且作为口粮品种有托市等全方面政策保障,库存整体充裕,而近年年度总消费又呈现下降趋势,因此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国内稻米市场仍将维持供大于求格局,供需环境仍较宽松,不支持第四季度国内稻米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2.四季度稻米市场或呈现明显“政策市”,粳稻、中晚籼稻托市可能大
今年国内口粮市场的核心特征表现为供应充足带来的价格下行压力,这直接触发了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响应。2025年夏粮产量虽较2024年历史高点微降0.1%,但仍达到14973.8万吨的稳健水平,其中作为关键口粮的小麦产量为13816万吨。与此同时,早稻生产实现增产,总产量达到2851.3万吨,较2024年增加33.9万吨,增长1.2%,且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亩,创下历史新高。小麦与早籼稻在年内相继重启时隔多年的托市收购,正是针对此供应宽松格局的果断应对。此举清晰表明,国家意图通过预设的政策底价,抵御因农产品总量充足可能引发的“谷贱伤农”风险,从而在供需新形势下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主动权。
2025年新季中晚稻正在逐步上市。去年黑龙江、河南、江苏和安徽四省均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收购,今年在明确的“政策市”预期下,新季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启动的可能性高于去年水平,预计托市启动后新稻市场将逐步企稳,围绕最低收购价运行。此外,政策的核心功能在于“筑底维稳”,“优质优价”的市场定价机制依然适用。
3.东北新季粳稻生产、收获情况良好,预计收购价格围绕托市平开稳走
(1)预计东北三省粳稻播种面积、单产、总产持平略增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数据中心9月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东北三省粳稻播种面积、单产、产量均较去年持平略增。
播种面积方面:预计黑龙江省播种面积为324.1万公顷,较去年持平;吉林省播种面积为83.1万公顷,较去年增加0.1万公顷;辽宁省播种面积为50.2万公顷,较去年持平。
单产方面:预计黑龙江省单产为7.512吨/公顷,较去年增加0.002吨/公顷;吉林省单产为8.25吨/公顷,较去年增加0.01吨/公顷;辽宁省单产为8.33吨/公顷,较去年增加0.01吨/公顷。
产量方面:预计黑龙江省产量为2434.6万吨,较去年增加0.6万吨;吉林省产量为685.6万吨,较去年增加1.7万吨;辽宁产量为418.2万吨,较去年增加0.5万吨。
(2)气候适宜度略高于近五年平均,收获进度同比提前
中央气象台10月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东北地区、江汉和西南地区一季稻处于成熟收获期,江淮和江南东部处于抽穗至乳熟期,部分进入成熟期。播种以来,东北、江淮、江汉、江南、西南一季稻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分别偏高1.5℃、1.9℃、1.9℃、1.9℃、1.4℃;降水量分别为568.2毫米、845.0毫米、827.3毫米、850.5毫米、962.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分别偏多6.6%、15.4%、22.0%、5.7%和7.3%;日照时数分别为1265.3小时、936.4小时、949.4小时、851.2小时、963.4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产区偏少6.1%,江南和西南产区分别偏多4.8%和10.4%,江淮、江汉产区接近常年。播种以来,全国一季稻平均气候适宜度为0.86,略高于近五年平均、略低于上年同期,适宜度等级为适宜。其中,9月全国一季稻平均气候适宜度为0.88,比近五年平均、上年同期分别高0.04和0.05,适宜度等级为非常适宜。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表示,水稻等主粮作物成熟期提前3-5天。新季水稻收割工作自9月中旬起由南至北陆续展开,整体进展顺利,产量与品质均表现良好。截至10月10日,全省农作物已收获面积达11108万亩,完成秋收任务过半。截至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秋收总面积突破4600万亩,收获进度超九成,较上年同期快12.2个百分点,其中水稻已收超2000万亩,完成94.41%。后期若无严重不利天气,今年水稻产量和质量应有保证。
(3)新稻开秤价与去年基本相当,黑龙江启动托市收购可能性大
9月底,东北新季稻谷上市逐步增加,开秤价与去年基本相当。9月30日黑龙江中粮建三江收购68%出米率、水分14.5%的圆粒稻谷价格为2700元/吨,东部地区部分农村经纪人的烘干圆粒稻谷出库价可低至2640元/吨。国庆节后,主流价格开始形成,10月11日,中央储备粮建三江直属库有限公司开始收购新产国标二等圆粒粳稻,价格为2700元/吨,出米率不得低于68%,水分高于18%不收;10月12日,中央储备粮富锦直属库有限公司开始收购新稻,其中创业分公司收购出米率68%、水分14.5%的国标三等及以上圆粒稻谷2700元/吨;七星分公司收购出米率68%、水分14.5%的国标三等及以上圆粒稻谷2700元/吨;大兴分公司收购出米率68%、水分14.5%的国标三等及以上圆粒稻谷2690元/吨;洪河分公司收购出米率68%、水分14.5%的国标三等及以上圆粒稻谷2690元/吨;中粮虎林圆粒稻谷收购价为2660元/吨;佳木斯桦川为业米业粳稻国标三等收购价2720元/吨;吉林白城益海嘉里收9031圆粒68%出米率、15%水分2740元/吨;吉林吉林(市)益海嘉里收东北圆粒68%出米率15%水分2760元/吨;10月13日中粮建三江米业有限公司开始收购新产二等圆粒粳稻2700元/吨,要求为出米率68%、水分高于18%不收;中央储备粮绥化直属库有限公司开始收购新产三等圆粒粳稻2720元/吨,要求为出米率68%、水分高于18%不收。
后期,随着上市量的增加,新稻收购价存在微幅下探可能,至黑龙江启动托市后,新稻价格将逐步稳定,围绕最低收购价运行。此外,2025年粳稻最低收购价与去年持平,为2620元/吨(三等),考虑到收获进度较快,启动时间或较去年持平或略早。
三、2025年第四季度稻米市场行情预测
从季节性规律来看,第四季度粳稻和中晚籼稻陆续上市,市场供应将达到年内高峰。今年新产粳稻、中晚籼稻均有较大可能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且最低收购价收购量可能高于上年,一是稻谷丰产丰收的可能性较;二是大米终端需求将在较长时间呈现趋弱状态。季度内新稻平开平走实现新陈对接,最终稳定在最低收购价上下运行。
(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程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