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及市场行情
近期,东北地区新稻收获已经进入尾声。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27日,各类农作物已收获23235.1万亩,占应收面积的99.2%。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豆、水稻收获完成时间提前3-5天,玉米大面积收获也提前3天结束。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10月27日-29日赴齐齐哈尔开展新季水稻生产、收购情况调研,总体看黑龙江西部水稻产量增加,质量好于去年,出米率增加2-3个百分点,收割期基本没有遭遇雨雪天气,收获稻谷水分不高。目前多元主体已全面入市收购,购销双方积极性均较高,其中农村经纪人地头毛粮收购价主流在2620元/吨,中储粮自主轮换在2740元/吨,均比去年同期略高40元/吨。截止到10月29日,黑龙江佳木斯三等圆粒粳稻收购价2700元/吨,较上周上涨40元/吨;吉林长春三等粳稻收购价3000元/吨,较上周上涨80元/吨,辽宁盘锦三等粳稻收购价2930元/吨,较上周上涨50元/吨。
近期,北京及北京周边地区粳稻入厂价基本稳定。曹妃甸地区加工企业新稻已陆续到厂,依据出米率、水分不同价格不同,其中出米率在70%左右、水分在15%左右的新稻到厂价在2900-2920元/吨,出米率在68%左右、水分在17%-18%左右的新稻到厂价在2840元/吨左右此外,企业也仍在持续采购陈稻,入厂价在2820-2840元/吨。
近期,受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亚洲主要大米出口国大米出口价持续下跌。截止到10月29日,泰国大米(5%破碎率,下同)出口FOB价351美元/吨,较上周下跌3美元/吨;越南大米出口FOB价370美元/吨,较上周下跌4美元/吨;印度大米FOB出口价362美元/吨,较上周下跌4美元/吨;巴基斯坦大米出口FOB价335美元/吨,较上周下跌14美元/吨。
二、相关交易情况
区储方面:2025年10月21日,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举办了“2025年北京市顺义区储备粮竞价销售交易会”,竞价销售2022年产稻谷5786.364吨(存储地:北京市顺义区)。共有6家企业报名参加,销售稻谷全部成交。销售底价为2680元/吨,经过较为激烈的竞价,以2810元/吨成交。
市储方面:2025年10月23日,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举办了“2025年北京市储备粮油第十一次竞价交易会”。本次竞价交易会采用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网上公开竞价交易方式,竞价销售2022年产稻谷 0.80万吨(存储地:北京)。具体成交情况如下:

三、2025年1-9月我国大米进口同比增加133.8%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230万吨,同比增加133.8%,其中9月我国进口大米25万吨,环比减少4万吨,同比增加194%。1-9月大米进口均价约为3406元/吨,同比回落729元/吨,降幅17.6%,其中9月我国大米进口均价约为3309元/吨,环比上涨194元/吨,同比回落337元/吨,降幅9.2%。
与其他谷物品种相比,大米是我国唯一一个进口仍同比增加的品种,主要是因为国际米价持续走低,国内外价差明显,进口利润丰厚。
四、主产区晚稻陆续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近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已在河南与湖南两个主产省陆续启动2025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河南省于10月17日率先启动,湖南省随后于10月21日跟进。此次托市启动主要是为了应对新稻集中上市、市场供需宽松导致的价格下行压力,旨在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农民基本收益。预案执行以来,中晚稻市场整体趋稳,部分地区价格已出现止跌回稳迹象,有效缓解了农户的售粮压力,对市场信心形成了有力支撑。
五、后期预测
黑龙江新稻陆续上市,市场关注重点主要在托市何时、何地启动,但基于目前判断,丰产、丰收基本已经确定,后期托市启动后,预计价稻谷格将走向稳定。
(北京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程汲)